欢迎登录《跨文化对话》官方网站!

国际会议
首页 > 国际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助教报道丨西部支教王邦维教授第六讲
发布时间:2022-04-24     浏览量:424

王邦维《圣山与大河:一个有关青藏高原的神话传说》
——青海师大文学院“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第六讲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助教  李佳欣

 

2022416日,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课程第六讲开讲,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担任主讲,题目是《圣山与大河:一个有关青藏高原的神话传说》。参加本次课程的包括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部分教师,青海师大高科院研究人员等近60人。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主持讲座。

王邦维教授以“圣山”和“大河”作为切入点,利用多种文献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厚重而深邃的跨文化研究个案。王邦维教授从《大唐西域记》谈起,介绍了印度故事中的山与河,并由此引出“四河”,即殑伽河(恒河)、信度河(印度河)、缚刍河(阿姆河)与徙多河(叶尔羌河)。从地理学出发,王邦维教授考察了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等“圣山”与“四河”的地理意义与文化价值。王邦维教授结合了《史记》、《山海经》等中国古代典籍与《俱舍论》、《大毗婆沙》、《发智论》、《长阿含经》等佛教经典文本,从复杂的文献资料中梳理出清晰的学术线索。最后,王邦维教授从跨文化的视角解读了中印文化的对接,呈现了传说与神话的跨文化传递。

课后,刘晓林教授做出了讲评,他指出,王邦维教授所呈现的是一次“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溯源之旅。青海师大著名藏学家、曾任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的扎布教授以《大藏经》等藏文文献中记载的“圣山与大河”的相关内容为材料,与王邦维教授进行了对话,并介绍了藏族文化中对于“雪山”和“无热恼池”的认识。董晓萍教授认为,在王邦维教授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过程中,跨文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起到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 |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