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跨文化对话》官方网站!

国际会议
首页 > 国际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助教报道丨西部支教金丝燕教授第二讲
发布时间:2022-03-22     浏览量:601

金丝燕教授《跨文化研究的方法:长时段、多维度》

     ——青海师大文学院“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第二讲述要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助教 王硕瑀

 

2022319日,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课程第二讲如期进行。这门课程是在北师大西部支教系列工作框架下,以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师资力量为基础,邀请海内外各领域顶尖学者为主讲人,面向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开设跨学科、跨语言、跨文本系列课程。本轮主讲人金丝燕教授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在中法诗学、接受研究、印度佛典翻译和跨文化学等领域有很高造诣,兼任法国阿尔多瓦大学(Université d’ Artois)东方学系主任,中法学术期刊《跨文化对话》杂志法方副主编等职。法国阿尔多瓦大学金丝燕教授,题目是“跨文化研究的方法:长时段、多维度”。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金丝燕教授本次讲座的题目是“跨文化研究的方法:长时段、多维度”。她正在法国北部里尔市开会,通过网络视频,跨过欧亚大陆,与青海师范大学的师生见面。讲座自北京时间晚6点开始,至9点结束,金教授运用“跨文化学”的理论,使用“《文心雕龙》的法译本”、“巴利文佛经”与“汪德迈中国学”三个个案,就跨文化学的学术资源、选题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

在金教授的跨文化学研究中,翻译是基础,她的翻译要过研究关,她用研究成果指导翻译,这就是一种跨文化的翻译。她举例告诉我们,如何对巴利文佛经的翻译中,提取二十余个重要概念,分类概括这种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意译法与音译意译结合法等。例如,对“慧”、“正法”、“无漏心解脱”等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有比较明显“文化转场”现象,就要给予重点关注,用文化转场理论进行分析。金教授的工作,将翻译学、语源学、东方学、佛学、法国汉学等多学科综合运用,揭示了中古时期的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互见与佛教思想逐渐本土化的概念史形成过程,对听讲研究生大有启发。

金丝燕教授阐述了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中国学的基本思想。论述了汪德迈以甲骨文为基础的中国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强调汪德迈、汤一介等学术前辈的历史贡献,鼓励研究生后学放宽眼界、踏实努力,为学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晓林副院长做授课总结。他代表青海师大中文系师生对金丝燕教授投身“教育援青”事业表示感谢,指出金教授的讲座极有前瞻性,使研究生接触到目前海外汉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暨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国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都出席本次讲座,并与金丝燕教授深度交流。李国英院长将汉译佛经研究与《说文解字》研究相联系,指出学科之间具有互补性。董晓萍教授就跨文化学的特征、地位、价值和培养新型研究生人才的目标做了简短说明。青海师大的研究生和教师纷纷在网络会议室的发言区向金教授致谢,讲课在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


友情链接: |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